top of page
Sedai Group

民藝埕,見證一世紀的人情

迪化街上常在的茶行藥鋪、南北乾貨,構成人們熟悉的氛圍。漫步老街,又總能不時在那兒發現幾戶終日緊閉著鐵門,歷史的深長加深了猜測的樂趣,引起更大的好奇使人欲探究竟。三年前,一段67號的位置也是這麼一個神秘的所在。偶然的機緣下,世代文創品牌經理林曉雯路過了這處按往例應是深鎖的街屋,卻發現它完全敞開,佇足觀察,裡面似乎呈現甫修復完成,正待驗收的狀態。幽深的空間充滿了文化的拉力,如磁鐵般吸引著創作者,曉雯一路走了進去,四處參觀。不同於小藝埕的挑高,此處的三進空間極為深長,兩座天井富有光陰的重量,二樓具濃厚古意的傾斜式屋簷亦教人大開眼界-原來迪化街屋的深藏不露,都隱密於熟悉的茶行藥鋪之後。

P1000937.JPG

迪化街的特殊規則:人情優先

在迪化老街是不容易看見招租啟事的,出於房東們習慣將屋子租予熟悉的鄰居,或委由信任的仲介尋覓合適的商家。當時,曉雯得知素與67號屋主蘇家合作的仲介朱先生便在現場,隨即表達承租的意願,並由朱先生提議先擬妥房屋使用計畫,由他轉交給蘇家人。

和蘇家人的會面是在小藝埕進行的,世代創辦人周奕成偕曉雯詳細地向67號的屋主蘇黃雪女士及其兒媳報告了所有的規畫,並且帶領蘇家人參觀小藝埕的空間利用。蘇媽媽對67號街屋十分珍惜,其中有時間滋養而成的感情,更由於那是在蘇先生過世前的五年之間,夫婦倆每日拄著拐杖,自天母搭車前來監工,為的是攜手見證它的修復完工。畢竟蘇媽媽與屋子有著無法割捨的感情,總是不希望出租以後就此被隔絕於門外,因此看著小藝埕內的店舖,著實喜歡這種可以使她經常歸來敘舊的利用方式。於是,雙方很順利地談妥了租屋計畫。

image.jpeg

與老街屋的牽手之情

蘇媽媽與夫婿都是迪化街的在地人,她自小在中街生長,受過十分良好的教育,溫文的談吐之外,散發著一派舊日的優雅,不僅熟諳日文,也說得一口流利的英語。早年,她和蘇爸爸透過師長的介紹而認識,進而落地生根,一同開設了文具行。夫婦倆在五十年前買下了座落於67號的街屋,並承租予中藥行。其實,這棟屋子是在1913年落成,在蘇媽媽購買當時已有相當歷史,郭雪湖的名作《南街殷賑》當中,它便是以中藥行的模樣亮相的,也因此開啟了蘇媽媽與這幅畫之間更加深厚的感情。

見證傳遞百年的人情味

在1970年代興起的古蹟保存運動中,蘇媽媽與蘇爸爸也是表達願將老屋加以保存的屋主之一。承載多年歷史的房屋不僅留下了人的情感,更具時代意義的,是得以讓往後的各個世代透過這些老屋了解迪化街光輝的歷史。出自這種在地的情感,夫婦倆甚至相約在這棟街屋落成的一百週年之際舉辦一場家族活動,邀請旅居各地的親朋好友,以及古往今來的鄰居共襄盛舉。遺憾的是,在街屋修復晚期,蘇爸爸的健康狀況開始走下坡,當修繕完工在即,他已在醫院中沉睡。蘇家人都曉得街屋便是父親最後的牽掛,因而在使用執照核准下來的當天,蘇媽媽隨即趕赴醫院通知老伴。蘇爸爸耳聞了好消息,才終於放下了掛念,安心離去。

P1010685.JPG

在知悉蘇媽媽策劃百年家族展的心願後,民藝埕的夥伴們便決定一同參與。平時蘇媽媽總在佣人的陪同下,於二樓二進的「墨中間」專注地整理文物,並由民藝埕的夥伴國瑞從旁協助。周大與曉雯也幾度赴天母蘇家,陪同蘇媽媽重新發掘其他珍藏已久的舊物。一疊疊的書信以及泛黃的名片見證了時光的穿梭:從前的廠商,有的已然當今的大人物;四碼的連絡電話,也逐漸由五碼、六碼轉而七碼。縱然品項繁多且歷經多年,卻保存相當井然有序,其中甚至不乏以毛筆書寫的紀念冊、日治時期的百科全書(蘇媽媽更記得當年是以幾毛錢購買的)。有條有理的風格,著實令夥伴們耳目一新,不禁要讚嘆,從一位老大稻埕人的處世方式,彷彿也能看見那舊日的氣度。

百年家族展選在蘇爸爸的九十冥誕舉辦,蘇媽媽詳列了許多的老朋友、老同事,透過民藝埕方面的協助,寄出眾多的邀請卡,開幕聚會自是盛情洋溢。這份人與人之間細水長流的衷情,又是更教人反覆回味的。雖然蘇媽媽與民藝埕街屋建立的關係是這半個世紀以來的事,但這棟屋子卻見證了她同大稻埕近百年來的情感,正如她的許多老同事,甚至老同事的後人們仍在展期內絡繹不絕地來訪,猶如在透露著:這百年來未曾間斷的人情味,就是大稻埕的驕傲!

IMG_3136.JPG
IMG_3158.JPG

Tags:

4 views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