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arch
周奕成:為什麼我要談1920年代
為什麼我要談1920年代?其實是出自深植的歷史悲觀。那個年代,是崩潰之前的繁榮,戰爭之前的和平,極權之前的自由,幻滅之前的進步。 從很多角度看來,1920年代的種種,對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,不僅僅是個比喻而已。對台灣尤其如是。隱隱然世界要有很大的改變了,而我們握不住自己的命運...
周奕成:爲什麽發起大稻埕國際藝術節
那天下午,我和于老師國華兄,在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對面的Bookstore 1920s十月特展場有一場對談。我說這是兩位少年阿伯坐在老屋亭子腳的下午閑談。但討論的問題還不算太輕鬆。我們要互相問答,說出對藝術節的看法和期望。 我想我會講的是爲什麽想要發起大稻埕國際藝術節。其實我並...
Le Corbusier
勒·柯比意 (Le Corbusier,1887年10月6日-1965年8月27日) 被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一位大師貝聿銘曾說過:「1935年科比意訪問MIT。與他交談的那兩天應該是我建築學習生涯最重要的兩天。」 法國建築師科比意是20世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,其提倡五項建築...
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
艾瑞克·霍布斯邦 (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,1917年6月9日-2012年10月1日) 霍布斯邦是英國傑出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,最為人知的作品包跨年代三部曲(《革命的年代》、《資本的年代》、《帝國的年代》)。...
Louis Armstrong
路易斯‧阿姆斯壯 (Louis Armstrong,1901年8月4日-1971年7月6日) 「有次他在巴黎演出結束後,走在大街上,有輛馬車『喀答!喀答!』經過,聲音在午夜份外地響亮。阿姆斯壯轉身後,就用同樣節奏隨興唱了一首新旋律。」傳記作者生動描述了阿姆斯壯信手拈來的即興...
賴和
賴和,出生於西元1894年,被譽為「台灣文學之父」。 他從小進入私塾奠定漢文基礎,而後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院,受到五四運動影響開始推倡白話文運動,所書寫的作品夾雜著台灣話文、中文、日式和文。 西元1921年時,加入林獻堂先生和蔣渭水先生所創辦的《台灣文化協會》,並在當時主持...
F. Scott Fitzgerald
「他並不想要攀附富麗堂皇的事物或光彩奪目的人士─他要的是那光彩本身」。 ~《冬之夢》 費茲傑羅的一生就像1920年代群體的美國夢:出生於天主教家庭的小孩,如何努力打進以新教徒為主的上流社會,追逐著世人眼光裡的奢華理想人生。...
Mary Pickford
她在默片時期的十餘年間,多以天真的小女孩或少女的角色見長,在電影尚未開始使用演職員表的時代,觀眾們稱呼她「小瑪麗」(Little Mary),早年的影迷則愛戴她為「美國甜心」(America's Sweetheart)。 瑪麗璧克馥 (Mary Pickford,...
Pablo Picasso
I have directed my entire life towards learning to draw like a child. 「窮此一生,我都在研究怎樣才能畫得像小孩一樣。」 巴布羅・畢卡索(Pablo Ruiz...
IT
「It」是一種獨特氣質的代名詞,它可以指思想上的,也可以是生理方面的,擁有這種特質的男女便具備著罕見的異性魅力,但是,當事者必定對於擁有這種使人無法抗拒的磁力渾然不覺。 早在1904年,英國小說家路亞德基普林 (Rudyard Kipling,...